拜月坛祭秋分

研几2024-06-03 18:41664 阅读68 赞

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,月坛是什么意思

夕月坛 位于北京旧城阜成门外,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秋分祭夜明之神(月亮)和天上诸星宿的处所。祭月,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,实际上是古人对“月神”的一种崇拜活动。在古代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。夕月,即拜祭月神。自古以来,在广东部分地区,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(拜月娘、拜月光)的。

拜月坛祭秋分

现代人习惯中秋节拜月,这个习俗起源是什么?

其实古人拜月并不因中秋节而来。秋月祭拜月亮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是起源得很早,但不是因为“中秋节”。我们从《周礼》中可以看到上古夏商周三代就有秋天祭月之礼,也称“夕月”,《周礼》郑玄注云:“天子常春分朝日、秋分夕月”。北京的月坛是明朝嘉靖九年建造的祭月坛,又称“夕月坛”,特为秋分夕。

拜月坛祭秋分

秋分节气有哪些风俗 秋分节气的特点

秋分节气风俗有秋祭月、吃秋菜、送秋牛、粘雀子嘴、放风筝、竖鸡蛋。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~24日。秋分的到来,标示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,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,产生一次次的降水,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。秋分节气有哪些风俗 秋。

拜月坛祭秋分

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

北京的“月坛”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。《北京岁华记》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:“中秋夜,人家各置月宫符象,符上兔如人立;陈瓜果于庭;饼面绘月宫蟾兔;男女肃拜烧香,旦而焚之。”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,就是“惟供月时,男子多不叩拜”,此即民谚所说“男不拜月”。2、吃。

一首乾隆的祭月诗,区分了秋分祭月中秋拜月,皇家和民俗的不同

乾隆皇帝既然亲自祭祀月神,盛世青年君主,全套的仪仗自然是不能少的,浩浩荡荡前往月坛。秋分祭月,在秋分日的亥时(大约在21点到23点),朝日迎神四拜,饮福受胙两拜,送神四拜;夕月迎神饮福受胙送神皆再拜。然后完成仪式,浩浩荡荡回宫。那么这里有个问题,八月初一的月亮并不圆啊,但是那又如何。

秋分时节有什么重要活动 秋分什么习俗活动

1、秋分祭月 古代有“春分祭日,秋分祭月”的习俗。秋分是祭月的,古代潮人总是要把这个节日与月亮联系起来,如果秋分节气出现在下半月,甚至在月末,人们之后就很难看到一次月亮。到现在,我国各地至今还遗存着许多“拜月坛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楼”的古迹,这些都是古人祭月的证据。2、送秋牛 送。

中秋为什么要拜月中秋要拜月的原因

1、拜月是我国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。据史书中的记载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。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、地坛、月坛、天坛。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。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。《礼记》记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。”这里的。
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,那究竟什么是“祭月节”?

从周朝的时候,就开始有了春祭日,夏祭地,秋祭月,冬祭天的风俗习惯,而且还有固定的祭祀场所,有日坛,月坛,天坛,地坛,他们分别在东西南北4个方向,到现在还有很多遗留下来的拜月坛,望月楼等古迹,而每个地方因为地区原因,祭月的习俗和仪式也都不一样。北京有一个月坛,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时候。

秋分季节习俗

据史书记载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。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、地坛、月坛、天坛。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。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。《礼记》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。”这里的夕月之夕,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。这种。

中秋节拜月的风俗是怎么来的?

源自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“月神”的一种崇拜活动。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——敬月习俗的遗痕,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,从古代延续至今,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、颂月活动,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、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。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,盛行“拜月”风俗。 傣族传说,月亮是天皇第三个。

热门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