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的除夕来历

研几2024-06-02 21:27420 阅读76 赞

哪里过两次年?除夕为小年,正月初四为大年?

福建的莆田地区是过两次年的,除夕为小年,正月初四为大年。莆田地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民俗,是和历史有关。莆田自明代以来就有一个十分独特的民俗,那就是每年都会过两次年,即除夕和正月初四这两天。在莆田的初四会和除夕一样的热闹和隆重。这是因为嘉靖四十一年,倭寇入侵莆田,四处杀戮掠夺,直到次年正。

莆田的除夕来历

有谁知道莆田历史典故啊?

莆田民俗专家黄秀峰说,对于莆田人来说,“红团”意味深长,红色是喜庆的色彩,圆圆的形状寓意着家庭团圆,另外“红团”的甜也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的。除夕晚上,家家户户开始辞年了,乡村中响起爆竹声,孩子们在欢呼声中辞旧迎新。紧接着,除夕夜围炉开始,莆仙各家各户的厅堂灯火通明,全家男。

莆田的除夕来历

莆田小年是哪一天

莆田的小年是除夕夜这一天。因为莆田人会过两次年。在明代中后期福建受倭寇侵犯,时值大年三十,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,躲过一劫。等风平浪静之时,已是大年初二,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,家里惨不忍睹。所以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,于是后来除夕夜这一天就变成了小年。“小年”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,。

莆田的除夕来历

莆田初四过大年的来历

莆田正月初四过大年的由来是因为,明嘉靖四十一年,倭寇进犯莆田,到处杀掠,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。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,没法过大年,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。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,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,正月初四为“大年夜”,亦称“做大岁”(仙游则是在初五“做大岁”)。在莆田,正月初四。

莆田为什么一年过两次年?过年两次有什么历史?

正月初三:为正常春节假日,可以到朋友家游玩;正月初四:这是莆田人(绝大多数,个别地方为初五)一年中最大的日子,相当于除夕夜,补过一次围炉,莆田人俗称“做大岁”,除了春联外,一般比除夕那天要隆重、热闹。正月初五:相当于正常时的正月初一,但现今社会,这一天一般是莆田人春节假日的最后一天,。

莆田为什么要过两次年?莆田“做大岁”的历史由来!

莆田人在正月初四(仙游部分地区为初五)会像除夕夜一样庆祝,这被称为“做大岁”。他们会准备丰盛的团圆饭,贴春联,以及进行其他新年习俗。这种做法至今仍在莆田地区及莆仙方言使用者中流传,甚至一些在莆田定居的外地人也开始效仿。莆田,古称兴化,是福建省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名城,以科举成就著称。

莆田民间节日:做大岁什么意思?

“做大岁”又称“过大年”,是莆田当地民间节日风俗之一,即每年春节期间的正月初四(仙游县内为初五),要像年三十(除夕)一样重新围炉过年,并且往往比除夕时还要隆重。这个看似喜而复喜的节日,实际上却铭刻着一段当地人心中最痛的历史。莆田古称兴化,辖莆田、仙游两县。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,。

莆田除夕的传统是什么。

除夕之夜,莆田有守岁的风俗。旧时,有的穷人为了避债,除夕夜要到城隍庙看戏,这样,债主就不敢在城隍爷面前讨债了。一般人家就围坐一起谈天说地。除夕夜一定要亮灯到天明,说是不让老鼠回娘家,破坏鼠辈们的好心情,影响它们的发育和生育,减少对农户的为害。城里人吃完自家的年夜饭,还要上至亲好友。

莆田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习惯?

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,还会再过一次年,当地人称之为“做大岁”。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。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,在宋、元、明、清四个朝代,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、路、府,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。明代嘉靖四十一年(1562),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,占领宁德横屿、。

热门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