漳州市除夕习俗

研几2024-05-31 08:02611 阅读61 赞

漳州有什么习俗?

春节俗称“新正”。正月初一,黎明即起,穿新衣裳,礼神祭祀祖先,开门放鞭炮,叫做“开正”,1994年底市区禁止放鞭炮,此俗废,但乡村依旧。主妇煮甜线面汤、敬祀神祗后,每人必食, 祈求全家幸福长寿。再以3碗饭,插上红纸花,俗称“饭春枝”祭祀先人,祝祷家庭粮食充足有剩余。随后拜年;到尊长、亲友。

漳州市除夕习俗

漳州有什么习俗?

漳州的习俗如下:一、春节。漳州城旧俗过年要逛“公爷街”(即今南昌路近北桥路段,清代有海澄公黄梧府第;30年代以后“公爷街”数次改换地点)。其内容相当于中原的春节庙会。解放后,除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外,政府都另辟专门地点组织健康有益的娱乐项目代替“公爷街”,作为群众的娱春场所。二、元宵。

漳州市除夕习俗

漳州有什么习俗

人们黎明即起,燃放鞭炮,互道恭喜,互相拜年。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,而吃除夕的“余饭”,讨个吉利,祈望来年“有余”。漳州人则吃“甜面线”,俗叫“长寿面”,以喻长寿。初一起床后,晚辈要向长辈拜年,长辈要赏给晚辈“红包”,即“压岁钱”。正月初二,冰南人习惯在这一天“请女婿”。

漳州市除夕习俗

漳州特有的节日风俗有哪些?

漳州有下列的节日习俗:1、春节: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,而吃除夕的“余饭”,讨个吉利,祈望来年“有余”。漳州人则吃“甜面线”,俗叫“长寿面”,以喻长寿。初一起床后,晚辈要向长辈拜年,长辈要赏给晚辈“红包”,即“压岁钱”。2、元宵:农历正月十五,历史上叫“上元”节,也叫元宵。

漳州风俗

漳州城区的长年菜是将厚末菜(菾菜)一叶一叶剥下(不得用刀切),在水中烫熟后置于钵中,任其发酸。除夕“围炉”时每人均要吃少许,其余留到新年里加到年饭的“菜尾”中,俗谓可以消食去腻。也有用芥菜代替厚末菜作长年菜。一般不煮新的饭而吃除夕特意多焖的饭,寓意年年有余。也有的吃八宝粥或甜线面汤。

福建过年习俗有哪些?

福建过年习俗有除夕贴春联、摆贡品祭祖、放鞭炮、年夜饭家人团聚、守岁。福州:吃完年夜饭后,父母都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,意思是童言无忌,若小孩说错了什么话,希望神明不会怪罪于他。漳州:年夜饭过后,长辈们要给子孙赠送“压岁钱”。年龄大的孩子,其“压岁钱”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。

写春节习俗的作文写春节习俗的作文怎么写

1、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,而我的老家,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,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。2、在云霄,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,万一小孩无知,说了不吉利的话,要用纸巾拭嘴。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,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,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,口中念“岁岁平安”,借“。

福建闽南春节习俗,你知道几个?

”敬天公子正之时(零点)一到,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,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,摆上三牲、果合、清茶、金楮等供品,燃三炷清香,点烛,恭拜“天公”,敬祀祖先。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。开正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,迎来了新年黎明,在子正之时“敬天公”的同时,家家户户燃放爆竹,开门。

闽南人春节过年风俗介绍

1、掸尘日 闽南地区在春节前有掸尘日的习俗,即年终大扫除。人们用嫩竹枝叶、榕树枝叶或稻草、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,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,同时也用“桌布巾”清洗各种农具、物品。掸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洁,以便迎接新年,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,扫除瘟物,祈求来年平安。掸尘后,扫把上的嫩竹。

热门排行